餐飲眾籌餡餅還是陷阱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5-16
眾籌還是眾愁
對企業(yè)來說眾籌只是融資手段,在當今社會閑散資金大量剩余的環(huán)境下,融資并不難,而投資人目的也很明確要的就是資金回報。當募集者與投資者成功避開投融資的法律和道德風險后,他們還是要回歸現實,思考項目是否可行?如何管理運作?如何公正公開?縱觀近幾年餐飲行業(yè)的眾籌項目的后續(xù)發(fā)展并不樂觀,比如:北京“Her Coffee”、杭州首家眾籌咖啡館“聚咖啡”、武漢的“CC美咖”、長沙“印象湘江”、北京的“諾米多”等眾籌項目紛紛倒閉[5]。熱衷于眾籌的深圳原味主張椰子雞,也剛被新聞曝光不明粉末勾兌鍋底事件等等。
餐謀對當前餐飲眾籌后續(xù)的運營問題,總結出以下幾點:
1、不知者無畏
餐飲選址與市場定位極其復雜,選址、目標群體、出品和價格等因素相互影響、相互制約,并非非專業(yè)人士能夠吃透。而大多數眾籌項目的發(fā)起人往往是跨界創(chuàng)業(yè),在市場面前過于主觀,以為憑滿腔熱情、互聯(lián)網思維、打造消費圈、主題裝修設計和偶然性成功經驗,就能將餐飲市場做好,結果偏離市場,事以愿違。
2、投資經驗不足
投資者缺乏投資經驗,往往只關注投入產出,而忽略了分配機制、退出機制、監(jiān)管機制和管理機制的搭建設計。導致后期出現了股權轉讓糾紛、違反約定條款、意見分歧、多頭管理、爭權奪利,甚至反目成仇,企業(yè)內耗與效率低下成為后期經營的最大障礙。
3、第三方監(jiān)管缺失
投資者往往只關注結果不關心過程,爭當甩手掌柜,將餐廳的運營完全托付給運營者。對餐廳內部管理缺少監(jiān)管,導致運營者對餐廳重大決策帶有隨意性,甚至為了利潤而鋌而走險,比如忽視食品安全問題、原料浪費等管理漏洞。
4、財務不透明
由于餐廳管理者大多都不具備規(guī)范性的餐廳運營經驗,對財務管控作用不重視也一直是傳統(tǒng)餐飲企業(yè)的通病。由此,造成投資者的賬目不清、資金去向不明、成本失控等一系列財務問題,導致投資者出現撤資與矛盾糾紛不斷。
5、回報率期望過高
大多數投資者缺乏對餐飲業(yè)的了解認識,以為是暴利行業(yè),只見源源不斷的流水,而看不見三大成本的日益增加和激烈的市場競爭。當月度或季度分紅時有些眾籌餐廳的投資年化率連5%都達不到,甚至出現短期性虧損,這嚴重打擊投資者的參與熱情,特別是當餐廳財務不透明情況下,引起矛盾糾紛與撤資在所難免。
6、觸碰深水區(qū)
目前大多數餐飲眾籌項目都是面向餐飲淺水區(qū)的投資,比如咖啡廳、火鍋店、休閑餐廳或出品較單一的特色餐廳。而投資者對餐飲行業(yè)了解不足,盲目模仿,以為餐飲所有業(yè)態(tài)的投資都一樣,結果有些眾籌項目涉及到復雜的出品加工和廚房管控問題,在深水區(qū)大栽跟頭。
來源:餐飲新聞